階段性的朋友












2015.05.30 (六)

「 我們雖然都是一個人、一個個體,但是由不同階段的自己組成,而不同階段的自己可以是完全不同的。
妳有沒有一些朋友,曾經無話不談、可以為彼此兩肋插刀,後來漸漸走遠了,
沒有誰辜負誰,只因為你們變了,有著不同目標和理想,不再如此契合。這不是誰的錯。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── 截自 《路過,這世界教我的事》黃于洋著

價值觀不同的,扯不上邊;環境不一樣的,聊不上話;生活沒交集的,沒事可談。
硬湊合湊合也只是突顯得尷尬及浪費時間罷了!

最近能深深的感覺到,自己變了、不一樣也不同了。這個改變無關好與壞,
而是更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要什麼?不要什麼?在乎什麼?喜愛什麼?討厭什麼?
人與人之間沒能說個準,從熟稔到生疏、陌生到熟悉,
與其說是緣份來了又去了,不如說是人一直不斷在改變。

工作、家庭、生活、感情各個層面話題等等等等等等等等,
曾經與人同仇敵愾、抱怨無數、分憂解勞等等等等等等等,
重新檢視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樣,
這些負面的態度想法卻佔去許多時間、消耗大量精力,
做些、講些、說些、談論些無法有實際作為改變目前現況之解決方法,
幫助不了什麼也無法替雙方進步成長。

許多人要的是情緒發洩,不是真正想要聆聽別人建議,
只是想要求得認同、求得同理心與附和。
當然並不是說不能讓情緒出來,而是在這之後,抱怨說說完後依然繼續當個受害者角色,
在生活上繼續在那些地方鬼打牆,卻不願真正想辦法做些改變,
讓自己脫離目前的狀態,那這些狀況也是自己選擇的,又有什麼好說嘴?

久久未聯絡,突然出現只為麵包。
開口閉口都是麵包麵包,可以有多少多少麵包麵包,
幫買點讓它賺麵包麵包,擁有了多少多少麵包麵包。
用了珍貴的資產,換了多少多少的麵包麵包!
也想要拉你進來一起麵包麵包!

說了這些,不是品頭論足、斷定是非對錯。
每個人有每個人重視的東西、追求的理念價值,無關好壞。
承如前面所說,
只是知道自己要什麼?不要什麼?追求重視什麼?

慢慢的體會到,愈來愈了解自己後,做好自己的事,
跟你不同的會隨著時間漸漸地離去,跟你同的也會默默地走近。

想通透後,豁然開朗。
人的來來去去,也不那麼擱在心上感慨了!







0 意見: